您的位置: 首页 > 杏彩用户注册登录中心平台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发布时间: 2023-11-28 来源:杏彩用户注册登录中心平台
详细介绍

  日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17届毕业生阮怡伦和他的两位同学圆满完成了在德国的在职培训回到宁波。此次他们是以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简称:均普公司)员工的身份前往德国,赴德70天左右的时间,他们参与并完成了西门子电机装配线项目的后期生产装配调试工作,得到德国同行的交口称赞。

  是什么原因使得毕业不久的高职生就迅速成为这家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5个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大型上市公司的业务能手?均普公司人事主管邱经理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和浙江工商职院联合培养人才,早在大三的时候,他们就是公司的准员工了。”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始终致力于服务地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和均普公司等企业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打通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在聚焦教育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谈起与浙江工商职院的合作,邱经理表示,“我们太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了!”

  据悉,均普公司是均胜电子集团下属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是为高端客户提供装配测试设备与生产线,以及各类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简称‘非标准自动化’,即按照每个客户的用途需要,为其量身定做一体化生产解决方案。”

  邱经理介绍,非标准自动化行业虽然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速度迅猛,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在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关注到工厂自动化这一领域,给这一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由外方总经理带队的企业考察团队发现,浙江工商职院不仅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与公司业务较为匹配,该校提出并长时间坚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他们熟知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仅如此,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工业4.0”标准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人才培养紧跟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更让前往学校当地考验查证的企业代表刮目相看。

  于是,校企双方在2016年7月达成协议,从浙江工商职院智能电子学院选拔15名大三学生,学校派出高水平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进行定点特殊培养,对于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毕业证书且符合招聘要求的学生,将直接安排就业。

  “从2014年以来,国家就相继出台了多项旨在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政策性文件,但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公司参与度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企合作不深等原因,导致最终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浙江工商职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副院长李方园称。

  李方园介绍,在浙江工商职院与均普公司的合作中,重点强化了校企双方的双主体地位和责任,由学校和企业全程参与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制定、试点班学员选拔,共同组建师资并实施教学。同时,还建立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为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周密规划,校企双方一同构建了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为目标,以“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三级学徒为途径的从“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递进式转换的人才教育培训总体思路。

  在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下,职业素养、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等模块的学徒课程教学体系被重新构建,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学徒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占比因阶段而一直在变化,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任务也适时调整。

  与此同时,双方还根据公司实践品质衡量准则共同遴选并设定了电气安装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为专门的“学徒型企业车间”,制定了车间的运行与管理规范,核定企业的投入成本,加强品质、绩效和安全管理。“把教室搬到了真实的公司制作环境中,真正的完成了‘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点线面对接。”

  每天早晨7点半,浙江工商职院大三学生汪华臻都会搭乘均普公司的班车到企业“上班”。换上工作服,从晨读英语、学习理论知识,到进入车间练习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高精度设备的规范操作,再到跟着企业师傅参与具体项目,直到下午5时再坐专车返回学校……

  对于这种企业准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间的切换,汪华臻称已经很适应,即将面临就业的他已完成了校企双方一同对其从初级学徒向中级学徒,再到高级学徒的晋级评估,他表示有信心被均普公司录用,成为阮怡伦学长这样的业务能手。

  作为第一批试点班的毕业生,阮怡伦则认为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不仅能学到最新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浸润到企业文化中,通过不断地体验、感悟、模仿,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从前两期的人才教育培训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邱经理称,“通常培养一名成熟的装配技师需要5至8年的时间,而现在看来,采用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至少能把时间缩短2~3年。”

  据悉,校企双方已达成意向,2018年9月起,第三期合作育人的专业从原来的两个拓展至三个(新增数控技术专业),人数增加至23人,同时将尝试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的培养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事实上,除了与均普公司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浙江工商职院还先后与宁波晨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现已完成3个试点班共计52人的学徒培养工作。目前,学校正和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洽谈,把已经很成熟的经验及模式加以复制和推广,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李方园称,经过这两年探索实践三级学徒为途径的递进式人才教育培训,不仅提升了人才需求方的满意度,同时也推进了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特别大程度的提升。

  近两年,有关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省大学生创新项目9项。

  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技术、工艺性能与公司制作需要和社会技术发展同步。相关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近两年该学院科技服务经费达200余万元,累计为企业员工开展智能物联及机器人培训400余人次。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教育机制改革,主动对接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的发展需要,为地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姚敏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现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总占地面积964亩,其中本部占地401亩,宁海校区150亩,慈溪校区413亩。现设有经管学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现代模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传媒学院,明智学院,创业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高职教育与区域研究中心、智能家电中心、模具工程中心和大数据研究所等4个独立科研机构。共有28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500多人,教职员工643人,专任教师39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1%,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

  学校历来坚持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坚持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成为了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合作交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成效显著,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稳步提升。先后培育建设了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一家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家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三个科研平台,以及一个宁波市产业特色学院、一个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四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一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先后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东钱湖等地开展“县校合作”,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教育培训、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其中,依托宁海产学研基地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被媒体和专家学者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慈溪学院,围绕余慈经济带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建设专业群,努力成为当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凸显“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与行业高度融合的优质高职院校,跻身国内领先的高职名校行列!

扫一扫  微信咨询

©2022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网址-杏彩用户平台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7012026号-3 网站地图